自动上炼装置是宝玑大师发明的?
江湖上有传说自动上链是宝玑大师所发明,此举影响了后来钟表的发展,严格来说,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自动上链怀表并不算是阿伯拉罕-路易·宝玑所发明的,但由于他的改良,使得它更臻完美,且奠定了宝玑日后将来成功的基础,也让后来人们戴表免去了一定要靠手动上链的烦恼。事实证明,自动上链怀表是公元1765年左右在瑞士发明的,但这项创举并未完全的成功。主要是因上链的作用效果不佳,所以宝玑大师针对此项缺点,加以改善,并加入他发想的全新理念,他首先运用两个主发条盒(Mainspring barrels),并利用白金平衡锤(Weight of platinum,类似近代的自动盘)为轴,固定在底盖板边。但此平衡锤的采用须审慎仔细,才能使每一机芯达到最精密准确的效果(因为当发条上紧时会锁住平衡锤使其静止不动) 。
十八世纪末由阿伯拉罕-路易·宝玑所改良创造的Perpétuelle自动上链机制,它成功优化了上链效率,并启发后世研究与开发现今自动上链装置的雏形。
有利于提升机芯的储能效率
据一些参考文献记载,宝玑式的自动上链怀表,其机芯的基本结构为两个发条盒啮合小齿轮与传动中心轮,其比率大约是发条盒转动4圈能使中心轮转60圈。由于转动圈数比发条盒使表运转24小时所需的2圈少,所以可供利用的动力会更均衡。再者,它的优点是将2条发条打制得更细,自然地各自所需的动力也相对减少,所以增加了可利用的圈数,甚至使动力的持久性延长。小过轮的轴心摩擦因两个发条盒的联结而消除,同时由于发条盒轮齿交替啮合中心线上的小齿轮,致使小齿轮的齿数效力倍增。这种设计在效率上更臻完美,且在技术上也相当出色。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创作的首只Perpétuelle自动上链表1780年出售给了奥尔良公(Perpétuelle,在法文中意为永恒)。
距离宝玑大师发明自家Perpétuelle自动上链装置已经将近240年,现今宝玑的自动表愈做愈精致,图为品牌复杂机新587DR,其不仅采用自动上链设计,就连机芯与镂空自动盘的装饰也相当华丽。
带动后世自动表风潮
而自1780年代起,阿伯拉罕-路易·宝玑的“自动上链怀表”使他享誉凡尔赛宫廷以及整个欧洲。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美学范畴,Perpétuelle自动上链表无疑是所属时代独树一帜的代表。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后续在1787年至1823年间又制作并出售了约60只时计,由此可以推测(在无书面记录的情况下)在1780年至1787年间,他制作了约20至30只自动上链时计。这项设计可以说是宝玑大师制表生涯早期的一项里程碑,也因为他的改良,使得时计只须透过日常佩戴自然摇晃时带动大型摆陀即可产生动能,这点深深影响了后世的腕表设计,如今自动上链早已跃升为腕表的主流系统,除了基本的半辐自动盘,还延伸出微型自动盘、环型自动盘等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