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时尚志

为什么中国的手表没有瑞士的好?

发表于:2024-11-23 作者:创始人
Goode-China好物时尚 2024年11月23日报导为什么中国的手表没有瑞士的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相信诸位读者都是爱表之人,但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世界上
Goode-China好物时尚 2024年11月23日报导为什么中国的手表没有瑞士的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相信诸位读者都是爱表之人,但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世界上第一个钟表是由谁发明的?有多少人能立刻回答上来呢?

答案揭晓,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钟表的人,是北宋宰相苏颂。几日前, 世界便受邀前往河南,参与了一场纪念苏颂、给中国钟表、乃至世界钟表"寻根溯源"的活动。

备注:此图与举办地点无关

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农工党开封市委和开封市亨得利钟表公司在开封这座千年古都举办了首届苏颂钟表文化研讨会。苏颂,北宋宰相,他创制了一种名叫"水运仪象台"的天文钟,是世界上最早的钟表,比西方领先了几百年。

水运仪象台复原图

北宋首都是开封,因此,中国钟表界同仁于开封举办了这次钟表研讨会,与会者包括中国钟表协会理事长张宏光、瑞士独立制表人协会会员马旭曙、GPHG中国评委常伟等, 世界编辑也受邀参与,共同追溯与纪念世界钟表的始祖苏颂,并展开文化与技术交流。

研讨会上,GPHG中国评委常伟在作分享

会议首日, 世界同与会者们一起前往开封博物馆,近距离观赏了苏颂在千年之前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复原品。这是一座一层楼高、极其巨大的木制天文钟,仪象台里,还有楼梯、密室供工人使用,可见其形制之大。

参观水运仪象台

仪象台的主题部分是几层木阁,木阁中是一圈一圈的木制小人,小人举着刻着时辰的牌子,不停地转动以指示时间。下方中央部分是一个直径达3米多的枢轮,枢轮挟有36个水斗,并附设一个杠杆装置,此杠杆便相当于钟表中的擒纵器。

指示时间的小人

在枢轮东面装有一组两级漏壶,由工人将水引入漏壶,壶水注入水斗,斗满时,枢轮即往下转动。但因擒纵器的控制,枢轮每次只能转过一个斗。这样就把变速运动变为等间歇运动,使整个仪器运转均匀。

在参观闲聊时,著名独立制表人马旭曙老师的一句话点名了水运仪象台的意义:"没有擒纵装置,只能叫计时器;有了擒纵装置,就可以叫钟表了。"

世界编辑与马旭曙老师等参会者共同鉴赏水运仪象台

擒纵装置的加入,正是水运仪象台的重大意义之所在。此前,世界上不乏日晷、滴漏等计时器,但没有擒纵,便称不上是钟表。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擒纵装置的计时器,因此,足以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钟表"。

这也并非是中国人出于民族自尊心的自吹自擂。在场有几位老师刚在瑞士参观完百达翡丽及欧米茄的表厂,这些品牌在介绍资料中,无不把苏颂的水运仪象台奉为世界钟表的鼻祖。这一地位,是得到了国际钟表界的公认的。

国外对苏颂的宣传

当然,水运仪象台也并非没有缺点。首先,以现在的眼光看来,水运仪象台的擒纵装置甚为粗陋,精度远远不足,日差大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

其次,中国古代的钟表,往往以观测星象为主要目的,计时只是次要功能。比如水运仪象台的活动屋顶是为了观测天象等。这样一来,便与普通人产生了距离感,后人难以理解。

中国古代会把天文与政治联系在一起,

故统治者很重视"夜观星象"

参观完毕,便进入了最重要的交流讨论环节。令 世界印象深刻的是,大部分人的发言都围绕着"中国钟表"这个主题展开,集中讨论了中国钟表业的现状和未来。

研讨会现场

世界借此话题,想深了一层:世界钟表史,可以说是由中国人(苏颂)开创,为何时至今日,中国制表大幅落后于欧洲乃至日本同行呢?这是每个与会者都在讨论和思考的问题,堪称是中国表圈的"李约瑟之问"。

备注:"李约瑟之问",指的是上世纪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一个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在国际学界,也称"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已经成为了国际学界著名的课题

而 世界编辑在本次会议的碰撞后,也对此问提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此愿分享给各位读者。

影响一个品牌、乃至一个国度制表业发展的因素有三个,缺一不可:技术、美学、文化口碑。

技术,指的是制表技术。既包括陀飞轮、三问、万年历等复杂技术,也包括最基础的走时精度、动力储存、防护性能等等。这是一个品牌生存的根基。

美学,看似简单,实际上比技术更难。技术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用心攻关,终有攻破的一天。但美学却是天马行空、无迹可寻的,究竟怎么是美,怎么设计才能做到美?没有统一的答案。

比如皇家橡树刚面世时,没人觉得美;保罗纽曼迪通拿也是,一开始是滞销款,打折都没人要;后来大家却都开始觉得美。这其中的定律,没人能说得清楚。只能依靠设计师的想象力,甚至于一丝丝的运气。

最后,是文化口碑。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瑞士,其钟表王国的名号,已经延续百年,世界上人人皆知,所以只要是瑞士出品,不管是听没听过的品牌,大家都会下意识地觉得差不到哪里去;德国以严谨的工艺著称于世,因此消费者对其产品也有天然的好感;日本的匠人精神非常出名,这也自动为他们的钟表吸引了一批自来粉……

这便是文化口碑为钟表产品带来的附加价值。要培养起这种优势,比技术、美学更难。

而回到中国的制表业上,我们的技术一直在进步,但仍不够健全;美学则几乎是从零开始;文化口碑,更是一个相对遥远的目标。

具体来说,在技术上,中国现今的制表业或许能做陀飞轮,能做万年历,能做三问,而且价格比瑞士便宜得多。但技术并不只包含这些,在最基本的精度、计时等领域,我们还有提升的空间。

在美学上,不能太苛责钟表业。实际上整个中国制表的美学都受到中国美学大环境的影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自八九十年代起,现代中国人才逐渐普遍培养起"审美意识"这个东西,才从"黑白灰工作服"的风气中跳出来。

钟表业也不能幸免。以前偏于单调,现在则走百花齐放路线,难免良莠不齐。不过,暂时的失败、乃至模仿,都是必要的学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学费白交,希望我们能尽快摸索出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给国表一点耐心。

最后,是文化口碑领域。这个领域时建立在如前所述的技术与美学之上的。本次苏颂钟表文化技术研讨会,本质上讲,也是一次文化口碑领域的探索,甚至是与海外钟表界话语权的一次隐性争夺。

道理很简单,瑞士钟表历史悠久,汝拉山谷等地是世界钟表人的圣地,宝玑、宝珀是现代钟表的祖师爷;德国的格拉苏蒂也如雷贯耳,独树一帜;日本钟表的辉煌起源于战后,但百年来的匠人精神给他们铺下了一层厚实的文化基础。回过头来,中国有什么?

究根溯源,中国也有钟表文化的基因,只不过时隐时现,时断时续,这次举办苏颂钟表文化研讨会,借纪念苏颂之名共聚一堂,不管与会者们有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寻根之旅,我们本质上就是要找回中国钟表文化的根源,把这根文化脉络重新拾起来,让草蛇灰线重新显现,贯穿过去与未来,建立起中国自己的一套钟表文化口碑。

与会者在祭拜苏颂仪式后合影

当然,任重而道远,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奠基工作,可能一次大会办完,只是为这一事业垫上了一块砖头。但我们每人每次垫一块砖头,谁又能说,若干年之后,这座丰碑不能建起来呢?

这也许就是首届苏颂钟表文化技艺研讨会的意义所在。希望下一届,能有更多人参与,能魔出更多的精彩与火花。也许苏颂看到后人能在他的事业基础上重现辉煌,也会感到欣慰吧!

中国钟表的根源:苏颂

你对中国钟表的"李约瑟之问",答案又是什么呢?

2022-05-11 10:50:2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