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款表证明“表耳间距”是比表壳直径更重要的佩戴性指标
每当我们在网上查看手表的规格时,总是会看到一些常见的参数,比如像表壳的直径、厚度、防水等级、表镜材质,以及机芯动储等等。尽管这些信息确实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但对于消费者们最关注的佩戴性而言,有个十分重要的细节往往都被忽略掉了,它就是:表耳间距(lug to lug)。虽然在论坛上我们时常能够看到有关该参数的讨论,但是在大部分手表品牌官网所显示的规格列表当中,我们却很少能够看到这项参数的身影。
什么是"表耳间距"?
顾名思义,就是纵方向上以毫米为单位,从一端表耳顶部到另一端表耳顶部的距离。对于刚刚入坑的新手们而言,他们可能会将"表耳间距"与"表耳宽度"相混淆,后者是横方向上两个表耳之间的距离,这是决定表带宽度的参考要素。
案例1:时度SUB 300腕表(42mm x 45mm)--表耳间距能让手表戴起来显小
近期重新推出的SUB 300腕表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款性能、尺寸都非常专业的手表,并且几乎适配于任何人的手腕。凭借着时度那独特的飞碟式造型设计,这款圆润的潜水表很好地证明了:表壳直径大并不意味着上手也显大。原因在于,虽然它的直径为42mm,但这款表的表耳间距只有大约45mm。这就意味着,它在手腕上既能够保持专业的形态,同时在纵方向上(即表耳间距),也具有着一款正装表的轮廓。
案例2:亨利慕时Streamliner飞返计时码表(42mm x 42mm)--当表耳间距与表壳直径相同时
有些消费者可能觉得42mm的手表对于他们的手腕来说仍显得太大了,但亨利慕时的这款Streamliner飞返计时码表将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感知。这款无表耳设计的手表可以说是现在市场上可穿戴性最强的42mm时计作品之一,从标题上我们已经看到,它的表耳间距等于它的表壳直径,如此前卫的造型和比例,造就了它完美的穿戴体验。
看过我们之前文章的表友可能还记得,它的表链头节是固定的,与表壳直接接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表耳,那么算上它的话会有什么变化吗?答案就是,上手之后它仍然会比一款现代的潜航者腕表要小。原因是因为,这个固定链节是呈45°角倾斜的,这就意味着额外的这几毫米并不会直接向外伸展。相反,它会更契合于手腕线条,进而令其整体的轮廓造型更具美感。
案例3:Nomos Ahoi Atlantik ref.552腕表(40mm x 50mm)--表耳间距能手表戴着更显大
我非常喜欢Nomos这个品牌,但我却一直没有入手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产品的表耳间距实在让我接受不能:许多时候,Nomos手表的表耳合起来差不多能有10mm那么多,就比如像是Ahoi系列。Ahoi Atlantik是一款有趣的潜水表作品,它拥有着其它品牌同类作品所没有的独到外观,尽管如此,但是50mm的表耳间距着实令人驻足不前。
不过好消息是,它有一款36mm的版本可选;然而事实证明我想的还是太多,它的表耳间距仍达到了46mm。其实这个尺寸对于我的手腕来说是没太大问题的,但关键在于,它并没有一体式表带设计,所以那种直接透过缝隙看到手腕的感觉就让我很没安全感,因而我就没了想法。
当然了,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因而难免会混入一些个人偏见,但这篇文章的主旨其实是想要提醒大家,在下订单之前一定要仔细了解到所有的尺寸规格。当然,如果有条件,还是去店里亲手试戴体验一下最好,然而我们也都知道,并非所有的手表都能在当地的精品店中找到,所以,这就只能靠自己事先做好功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