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机械表的刽子手——石英表的历史·下篇
1969年的圣诞节,精工推出了黄金外壳的Astron腕表,一套行云流水的石英拳法直接将美国和瑞士打出了场外。然而,就在石英表刚刚崭露头角的同时,电子表也开始流行了起来,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在1973年的电影《007之生死关头》当中,邦德的手腕上就佩戴着一款汉米尔顿的Pulsar P2腕表。使用了LED或LCD液晶屏显示的电子表也给诸如像是惠普、摩托罗拉或德州仪器等电子元件制造商打开了一道通往制表界的大门,而这又更进一步地挤压了瑞士制表公司的生存空间。
1978年,最黑暗的时刻来临。瑞士钟表业陷入了非常严重的困境,政府不得不采取重组该行业的举措。而在这种必然带有侵略性的并购环境当中,像是尼古拉斯·哈耶克(Nicolas G. Hayek Sr)以及让-克劳德·比弗(Jean-Claude Biver)等传奇人物应运而生。这些人全都致力于重建瑞士钟表业在奢侈品领域的地位,其中哈耶克计划从石英表价格亲民的角度入手曲线救国。1983年,随着Swatch斯沃琪手表的诞生,这一计划实现了。"Swatch"是"secondary watch"的缩写,意指佩戴者可以根据当日的心情和着装来更换手表。
斯沃琪的出现标志着石英危机转折点的到来,但毁灭性的影响早已显现,在过去的10年里,瑞士手表的产量硬生生减少了一半。
在第一款石英手表问世的15年后,瑞士钟表行业开始大规模地生产起自己的石英手表来。虽然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这艘巨轮的航向终于是得到了修正,尽管起速要慢了一些,可至少航行的方向是正确了,而其动力在日后必将变得越来越强。
整个制表界都将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了石英表领域,因而令该领域有了显著的进步。许多手表公司很快就能将复杂的功能融入到石英表的机芯当中,包括像是计时、多时区、响闹功能或甚至潜水深度传感器等等。但在更本质的层面上,石英表也在不断追求精度上的完美,早在1971年,就有不少品牌开始生产高精度石英表了。如今,人们虽然对于拥有一系列功能的石英表喜闻乐见,但相对而言,这其实仍然是一种次要的需求,消费者们更乐于购买的还是在电池寿命和精度两方面做的更出众的石英表。
2018年,西铁城以每年误差±1秒的原型石英怀表震惊了制表界。在它那合成蓝宝石材质打造的表壳里面运作着的是Cal.0100型光动能机芯,其被称为有史以来最精确的机芯之一。12个月后,2019年的巴塞尔表展上,西铁城终于带来了一款万众期待的作品--可以戴在手腕上的Cal.0100。
这一发布表明,各大品牌对于未来消费者看待石英表的眼光是持积极态度的。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石英表在价格和做工方面一直处于低端态势,但现在不少品牌都开始为对应的爱好者群体设计打造高端石英表款了,因为后者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手表的技术和设计方面。与拥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制表族系相比,只有50来岁的石英表只能算个弟弟,但如今的它已不仅被钟表界所接受,更被证明拥有着无穷的潜力,在未来的岁月里必将绽放出更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