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读懂万年历手表
虽然和陀飞轮、三问并称三大复杂功能,但是一些朋友认为相比它们,万年历功能要相对简单一些,这种认识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万年历的复杂程度不仅不比它们低,甚至还比它们中的一些产品更高。
万年历原理,很复杂
万年历功能与计算时间的广度紧密相关,不只是一般的时分秒显示,而是包括可以识别闰年月份的比较完整的时间显示机制。我们都知道,一年有365天,分成12个月,但是这12个月里有7个月是31天,4个月是30天,1个月是28天或29天。要完整准确的表现这些看似没有规律的时间并不容易,制表大师们前仆后继地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验。比如,早在1615年,日内瓦的达布就创制了史上第一个具万年历功能的钟,紧接着,在1636年,施尔曼也制造了一个。
宝珀莱芒湖系列万年历腕表2685F-1127-53B,比较典型的一款万年历腕表。
简单地说,号称"万年历"的手表只知道将可以用"4"除尽的年份都视为闰年,却不知到人类想出来的历法比这更复杂,比如1700、1800、和2100年就都不是闰年。所以万年历表在1801年至2100年之间会正确无误地指示今天是几月几日,但是到2100年3月1日那天,万年历表却会显示2月29日,这时就要劳烦这块表的主人手动将它拨到3月1日(ps,各品牌的万年历腕表一般都会明确说明这一点),然后这块表就可以再用个100年不用调整。
万国葡萄牙系列IW503401腕表,除了星期和月份以外,还有年份显示。
万年历机制,更复杂
如上所述,如此复杂的算法必然要靠一些大小不等的齿轮运作、计算,并塞进一个小小的表壳里,可以想见其工程之困难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万年历系统很多零组件属于异形件,而非标准件,所以制作起来特别麻烦,以至于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国还没有做出万年历功能的先例,虽然一些国内品牌已经成功制出了陀飞轮。
万年历表机芯一般分成两个部份,一个部份主管时、分、秒一般的计时工作,另一个部分就如同一套天文自走模式,它以一枚微型的卫星齿轮系统运作,整个系统自转一周需时四年。凭借着这个系统,万年历表就可以将历法中复杂的大小月、闰年等计算得一清二楚。
万年历表的表面显示大同小异,大部分都一定具备一般手表没有的月份与闰年显示功能。比较少见的是具备年份显示功能,可能设计者认为很少人需要从手表上确认年份吧。年份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具有四位数字的年份窗口,例如IWC万国的达文西万年历腕表。而积家表的万年历则如同早期的计算机一样,为了节省空间采用二位数的年份格式,不过保证不会有千禧虫的问题。
上图为IWC万国一款万年历机芯设计图,这个机械充分考虑了闰年的复杂性,换句话说,它识别所有被四整除(没有余数)的年份(如2012年),以及同样被四百整除(没有余数)的百年(如2400年)。这些闰年的2月都有29天。被四百除后有一个余数的世纪之交的年份的下一年(如:2100、2200和2300年)不是闰年。在上述情况中,配备指针显示的日历一般需要由制表匠在3月1日向前调一天,数字显示的日历则可由使用者自己调校。万年历的世纪显示片将每一个新世纪都变成一件大事。目前所采用的世纪显示片已包括了20、21和22这几个数字,因此可一直应用到2299年12月31日。即使如此,现在IWC万国表的世纪显示片已包括了适用于2200至2499年的数字22、23和24。
万年历腕表,很稀少
复杂的运作原理和机制决定了万年历腕表数量稀少,根据"物以稀为贵"的规律,由此导致的价格也会比较昂贵,虽然现在万年历可以通过添加模块来实现,技术上的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因为有2000年(100的整数年)这个槛,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发行了万年历表后,马上就要收回调整,因为担忧费时费力,所以各大品牌并没有在万年历腕表发行上下工夫。而近些年来,一些制表品牌先后推出了万年历腕表,也是是因为2000年这个节骨眼过了,现在发行的万年历表绝大多数都需要在2100年返厂调整。
总评:
万年历是手表非常重要的复杂功能,也和三问、陀飞轮一起并成为"三大复杂功能",有这项复杂功能的手表一般也是价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