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为什么手表依旧让人感觉不可或缺!
诞生于17世纪欧洲贵族女性阶层的手表,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而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为什么手表依旧让人感觉不可或缺!手表从最初的理解是一个可以知道时间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进,它慢慢成为象征人们形象的配饰。关于手表到底有什么用的问题,一直都有不少人在关注。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听听笔者身边一位朋友的答案:手表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手表又是万万不行的。
关于这位朋友的背景多说两句。这位朋友是一家外贸公司的高管,年收入差不多有百万左右。商务沟通谈判等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不过话又说回来,手表真的很重要吗?
当然,尤其是对于一些商务人士而言。甚至有位朋友直言,如果没有手表的话,感觉就像穿着拖鞋去见客户一样。这个比喻不能说不够形象和生动。
手表就是这么重要,尤其是它的配饰功能,不是其它一些配饰所能取代的。比如领带、眼镜等,这些配饰的作用很多时候其实不如一块得体的手表。
一位读者朋友曾经表达过,有一次去见客户时,因为没有戴手表,感觉客户的眼神儿都在"鄙视"自己,让自己浑身不自在,谈也谈不好。不管怎么看,手表的作用在很多人看来的确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
就像一开始提到的那位朋友所言,手表的确也不是万能的,不会因为一块手表而让自己飞起来,它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可以求得共鸣或心里安慰的配饰。然而,除了一些人特别喜欢手表的主观原因以外,"以表识人"的客观原因某种程度上也是存在的。一些人会根据你的手表是否得体、甚至什么档次等因素来直观评判你。虽然这种评判某种程度上有失客观,但是因为它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存在着,因此一些比较在乎自身形象或给别人的第一感觉的人,还是很在乎能有一块既有分量、又很得体的手表。
对于这一部分人而言,手表当然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也可以说,这也是一些大牌手表(比如劳力士、欧米茄、积家、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爱彼、IWC万国、宝玑、宝珀、沛纳海等)一直比较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虽然我们难免会拿一小部分人来举例,但是对于手表重要性的认识,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了、认可了,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些人会根据你佩戴手表是否得体、手表品牌属于什么档次来直观评判你,就像女性拿的包包一样。这也比喻也许更好理解为什么手表依旧让人感觉不可或缺!
- 上一篇
Louis Erard 与 Alain Silberstein 合作推出 Excellence Regulator 整时器布局限量腕表:庆祝包豪斯100年
瑞士表厂 Louis Erard 推出了一枚限量版 Excellence Regulator 整时器布局腕表,与独立制表师 Alain Silberstein 合作设计,以红黄蓝三色呈现明快而富有表现
- 下一篇
瞄的就是准,名士新BAUMATIC腕表:我要打十个
若干年前保龄球风靡一时,当年在北京还有一家名扬天下的保龄球馆:工体100。以无间隙并排100条保龄球道上榜吉尼斯世界纪录。保龄球让人如此上瘾其实与这项运动的特点有关。首先它门槛低,不管七姑八婶抡起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