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表匠师谭泽华——冉冉升起的中国制表界之星
谭泽华出生于一个钟表世家,从小浸润在制表文化当中的他,耳濡目染的跟随着父辈的脚步,成为了一名钟表匠师。在步入中年时期开始独立制表生涯之前,他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钟表的维修工作当中度过的,如今的他已经64岁了。谭泽华是中国国际钟表展(China Watch & Clock Fair)的参展商之一,但现在的他更是AHCI(瑞士独立制表人协会)的三位中国候选者之一。
谭泽华先生将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了擒纵机制以及长动力储备模块的打造方面上。因此,虽然他所打造的腕表在外观上看来十分的普通,但其内部所搭载的机芯却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他的独立制表生涯尚显短暂,但在业绩方面却令人惊叹:四枚自制机芯,其中包括了10日长动力,以及被命名为'Di-Axial'的全新擒纵机制。
正如其他许多的独立制表师一样,谭泽华先生不仅仅只是打造手表和机芯,他还是一位精密工具匠师,会将他自己制造的机器组装在一起来进行他的制表工作,其中包括了一种专门应用于制作日内瓦条纹以及倒角修饰的铣床。
以这些作品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命名,1号作品是谭先生所打造的首枚机芯,它的特点是一个巨大的16mm摆轮,以及灵感源自于19世纪怀表机芯的布局。它除了拥有传统的时分秒显示之外,还提供了中文式的时间显示。
采用了传统构造的机芯需要对内部齿轮系进行重新安排布置用以适应大尺寸的摆轮,然而,1号机芯通过提高摆轮的位置,同时降低夹板的设计方式巧妙的避开了这个问题。从图中我们能够看到,摆轮的边缘坐落在夹板的上方位置。
同样独特的还有鹅颈调节器的位置,它并不像典型的设计那般位于摆夹板顶部一侧,而是被放置在了相反方向的一端,悬挂在摆轮上。
谭先生在它的身上使用了怀表上常见的传统修饰工艺,包括圆形日内瓦条纹、珍珠纹、斜切埋孔宝石轴承及螺丝等。
2号作品以10日动力展现了谭先生对于动力储备模块的精通,其采用的是平行的双发条盒设计,并通过一个专利的齿轮系统带动。也是因为这个专利的齿轮设计,使得该机芯能够保持在6mm的厚度。
在修饰方面,2号作品也要更为复杂,例如像是发条棘轮上的太阳纹,以及夹板边缘的抛光倒角处理等,展现了谭先生手工技艺方面的优秀。
3号作品以No.2作为前身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第三个发条盒,其可提供30小时动力,并扮演了恒动力机制的角色。但不同于之前的双发条盒设计,这里充当媒介的发条盒不会增加动力储备,而是作为为主发条盒到齿轮系间输送扭矩的介质。
这就代表着媒介发条盒在10日运作过程当中,不断的被双发条盒缠绕上链。因此,擒纵机制在整个动储过程中获取了稳定的扭矩,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机芯的精准度。
谭先生的第四个作品与之前的三个截然不同,没有什么新颖的复杂设计,而是将重点转向了传统的机芯工艺方面。其在没有任何现代电脑科技的辅助下,完全由手工打造而成。因为受到瑞士独立制表大师菲利普•杜福尔(Philippe Dufour)的启发,4号作品采用了传统的材质与修饰工艺来完成。
该机芯在修饰方面上,通过瘦长的罗纹以及德国银夹板的暖色调设计,不禁会在寸毫间令人联想到格拉苏蒂风格。机芯主夹板处的"犄角"形状,与菲利普•杜福尔先生所创造的设计流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谭先生最新的作品不再是手表,而是全新的擒纵机制--Di-Axial。由于它正在申请专利期间,所以有关其细节方面的内容很少。但这个擒纵机制是敢于与George Daniels所创造的同轴擒纵机制相比肩的改良版本。
不同于同轴擒纵,Di-Axial双轴擒纵的锁石(locking jewel)与冲击石(impulse jewel)被放置在了不同的部件上,这样便于维修与保养。除此之外再加上其它设计方面的改进,这个擒纵机制会以较小的摩擦力运作,也减小了润滑方面的需要,并且在动力需求方面也减少了30%。据谭先生介绍,Di-Axial擒纵机制仍处在研发过程当中,将会在明年公布。
谭泽华先生所打造的表款都是限量版,但是他目前并没有接受任何相关订单,因为他正在为明年AHCI的入会作品做准备。
2022-08-28 20: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