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与珐琅的渊源
[ 腕表文化]日内瓦的珐琅匠自19世纪就拥有了显赫的名声,特别拿手的是"微绘珐琅"。全欧洲的钟表匠转往日内瓦定做他们的珐琅作品。为了给珐琅画家们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钟表的直径也越来越大,通常的尺寸达到50到60毫,平整光洁的表壳像一幅开阔的画布,能让画家们随意下笔描绘着16世纪法国布鲁瓦的秀丽风光。一般来讲,画面是会占据整个表壳的,只在最外沿镶一圈同成色金属的花边饰纹和镶嵌一圈珍珠。最受欢迎的图案是神话传说中的爱情场景、历史题材、传说故事、阿尔卑斯地区的湖光山色,还有永远受顾客宠爱的各色花束。
因出于林林总总不同流派画家之手,作品的风格迴然不同,颜色的施用也随心所欲,并无一定之规。红、紫、桔黄、绿等等。但很少有画家施用大块单调的颜色作画。一般的图案设计都参照了"黄金分割律"。在十九世纪的第一个25年,长年居住在日内瓦的珐琅画家的人数达到了顶点,总数超过了两百人。但最出名也是最得人望的无疑是让-路易•里克代尔(Jean-Louis Richter,1766-1841),他拿手的是以淡雅的风景画装饰极其昂贵的"烟盒"形平面音乐钟,另一个是让-法郞索瓦•维克多•杜邦(Jean-François Victor Dupont,1785-1863),他与前者的水平只在仲伯之间,拿手的是肖像画,特别是为许多钟表匠同行作过肖像。两人都有众多的英国、法国和欧陆其它国家的钟表匠客户。
直至1830年,日内瓦保持着"欧洲珐琅圣地"的卓著名声,其中的"风景"与"花束"两个画种繁荣如前,只是肖像画却被某些著名的法国或英国天才画家分走了一些光芒。但欧洲主要的珐琅画家依然被日内瓦地区的好客民风所深深吸引,他们乐不思蜀地依然在日内瓦湖畔的风光中留连忘返。其中最著名者是卡斯帕尔•拉米尼叶(Gaspard Lamunière,1810-1865)、查理-路易•法郞索瓦•卡拉东(Charles-Louis François Glardon,1825-1887), 鲁道夫•比盖(Rodolphe Piguet,1840-1915)等。十九世纪日内瓦不绝如缕地又涌现出了成群的著名珐琅画师,如亨利•勒-格兰德•鲁瓦(Henry Le Grand Roy,1851-1914),佛兰克-爱德华•罗西尔(Frank-Edouard Lossier,1852-1925),路易-爱利•米叶奈(Louis-Elie Millenet,1852-1933)。由于他们组成的"珐琅"群落形成了一个新鲜的"珐琅艺术"高潮,大师和匠人们制作了大量的作品,至今仍有数量惊人的优秀杰作被保存在日内瓦的"钟表与珐琅博物馆"(Musée de l'horlogerie et de l'émaillerie)中。
二十世纪以来就世界范围而言,手工制表工艺与珐琅绘画技术在瑞士的日内瓦得以完整保存,这得益于一个完整如初的珐琅艺人阶层的存在,并得到了珐琅学院及所有博物馆的鼎力支持。有相当数量的珐琅大师在这里成名,其中的一些留在了瑞士领导或主持着许多重要的钟表院校,如让-亨利•德莫勒(Jean-Henri Demole,1879-1930)与施米德-阿拉德(Berthe Schmidt-Allard),两人共同于1890年在拉绍德封美术学校开办了一个珐琅绘画班,推进与发展了这种艺术。而路易-爱利•米勒奈(Louis-Elie Millenet)作为客座教授于1890-1891年间奔波于巴黎与日内瓦之间,极力推动这一艺术的发展,并得到日内瓦全城上上下下政治和经济界的大人物与钟表匠的高度评价。他们的学生有一部分因贡献卓越而载入地方史志,如:路易•雷根(Louis Reguin,1872-1948)、瓦尔特(Walther Stucki,1896-1987),爱德华•维约莫奈(Edouard Vuillomenet)、阿尔贝•考切尔(Albert Kocher)。其中阿尔贝•考切尔于1906年成为该校的校长,该校的学生以一套"新装饰"风格的表壳参加过的意大利米兰的世界博览会,并赢得了该次展会的荣誉奖。
在二十世纪的后半叶,只有极少数的珐琅画家契尔不舍地坚持着昔日日内瓦珐琅大师们的优良传统。特别要指出的是查理•保鲁奇先生(Charles Poluzzi,1899-1978),他一直为江诗丹顿品牌工作,当然,他的工作只是为少数客户的特殊需要。如今,极少数的珐琅画家的作品也仅是为收藏家所生产的,而以前这一需要则要广泛的多。现在所生产的作品多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复制十七或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大师们的名画。(文/图 思时) 2022-06-05 15: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