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腕表强势归来之现代历史篇
[ 钟表文化] 微型化一直是制表行业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复杂时计的出现和腕表的发展,这个课题变得愈发重要。将多种功能整合成单枚机芯,同时保证成表的可佩戴性,需要重新进行空间构筑。这种趋势,以及对优雅的渴望,促进了超薄表(Ultra-thin Watch)的发展。1960年代开始盛行,2000年代("大"表的流行)稍被遗忘,如今超薄表强势归来,各大制表品牌如Piaget伯爵、BVLGARI宝格丽和爱彼(Audemars Piguet)争相竞妍。
1997年Piaget伯爵Calibre 9P手动上弦机芯(左);1960年Piaget伯爵Calibre 12P自动上弦机芯(右)超薄腕表的概念并不新奇,然而是Piaget伯爵及标志性Altiplano腕表,将其带到聚光灯下。1957年,Piaget伯爵推出当时最薄的机械机芯--Calibre 9P。这款超薄手动上弦机芯的厚度仅为2毫米,装配的腕表厚度几乎不会超过4毫米。考虑到那个时代缺乏计算机辅助设备,Calibre 9P至今仍被视作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
数年后,在1960年,本着对纤薄的相同追求,Piaget伯爵推出Calibre 12P自动上弦机芯。这款机芯的厚度为2.30毫米,引入相对新颖的微型摆陀(Micro-rotor)概念。自动上弦腕表通常装配中央摆陀,微型摆陀尺寸较小,布局整合,与桥板等高,缩减了机芯乃至成表的厚度。Calibre 9P和Calibre 12P这两款机芯为此后数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并赋予了Piaget伯爵至今仍然享有的声誉。
Piaget伯爵Calibre 20P机芯,其原型为Jean Lassale Calibre 1200机芯(厚仅1.2毫米的手动上弦机芯)超薄机芯复杂而脆弱,鲜有制造商愿意尝试,遑论取得成绩。然而,Piaget伯爵并非唯一一家涉足超薄领域的制造商。该领域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是Jean Lassale。这家瑞士制表公司设计的Calibre 1200厚仅1.2毫米,迄今仍是最纤薄的机械机芯。
为了实现极致纤薄,Calibre 1200摒弃上桥板,将所有的轮系(除了摆轮)都直接固定在底板上,发条盒和轮系都采用悬挂式设计,由滚珠轴承支撑。随后,厚度2.08毫米的Calibre 2000自动上弦机芯研发成功。这些机芯产于1976年至1979年,最终被证明是非常脆弱(几乎无法拆解维修)、且不可靠的。后来,"Jean Lassale"名称被售予精工,技术文件和专利则由Nouvelle Lemania收购,后者继续为Piaget伯爵(Lemania 1210和Lemania 2010)和江诗丹顿(Calibre 1160和Calibre 1170)等品牌生产这些机芯的改进版本。
Concord Delirium IV石英腕表的纤薄轮廓,厚仅0.98毫米与此同时,石英技术的迅猛进步,带动了超薄腕表的发展。以电子元件替代复杂机械机芯,开辟了更薄的可能性。超薄石英腕表的最佳范例,是1979年问世的Concord Delirium,它是当时最薄的腕表,厚度仅为1.98毫米。随后发布的Delirium 2腕表,厚度进一步缩减至1.5毫米。最终,Delirium IV腕表通过将表背用作机芯底板,实现0.98毫米极致纤薄,为这场战斗画上句号。后来,1983年Swatch生产塑料腕表,以及Piaget伯爵开发Calibre 900P机芯,都采用了这种技术。
虽然石英危机对瑞士制表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但超薄竞赛并未停止。1986年,爱彼推出搭载Calibre 2870自动上弦机芯的Ref. 25643腕表,这是第一款系列生产的陀飞轮腕表,直到不久前还是最纤薄的陀飞轮腕表。Ref. 25643腕表,以及Calibre 2870机芯的非凡卓越性体现在方方面面。Ref. 25643腕表的陀飞轮框架极小,直径和高度分别仅有7.2毫米和2.5毫米,并由钛金属制成。自动上弦功能通过"摆锤",而非摆陀实现。机芯摒弃底板,零件直接固定在表背上,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削减厚度的方法。
爱彼Ref.25643,第一款系列生产的陀飞轮腕表,搭载Calibre 2870自动上弦机芯,厚度4.8毫米此后经过很多年,超薄腕表的概念重新回到舞台中央。不出意外,还是要感谢Piaget伯爵。当然,这期间出产了多款超薄腕表。百达翡丽并未停止Nautilus或Calatrava腕表(搭载Calibre 324或Calibre 240机芯)的生产,江诗丹顿、积家和爱彼的产品系列中也没有舍弃超薄时计。2010年代,超薄制表的竞赛重新开始,最近两年更是堪称超薄腕表新的黄金时代。(图/文 许朝阳编译)
2022-06-05 15:46:59